一条小小的木船,承载着大山的期待;一支小小的木桨,描绘着心中的憧憬。从此岸到彼岸,默默摆渡宁静的岁月;从彼岸到此岸,默默摆渡平凡的人生。春夏秋冬,风雨阴晴,他正是在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演绎着红烛的忠诚。他就是谷城县南河镇温坪村教学点教师黄敦全。
参教38年,他苦苦耕耘着山区这块教育贫瘠的土地
现年56岁的黄敦全18岁参教,38年前初中毕业的他作为村里的“秀才”被推荐成为一名民办教师。38年来,他转战多个环境艰苦的村小学、教学点,被当地百姓誉为教坛老黄牛。
1971年2月,春寒料峭,黄敦全怀揣着儿时的梦,来到温坪四组教学点。山里娃基础较差,课堂上黄敦全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讲解演练,业余时间他认真钻研教材,自创了实物演示、模型示意等直观易懂的教学方法,学生们都爱上黄敦全的课,学期结束时,他班学生的统考成绩在全村位居前列。
黄敦全一下子名扬南河。邻村薄刀岭的老百姓强烈要求黄老师到他们村任教。薄刀岭,顾名思义,群山似薄刀。这里山高且陡,土地贫瘠,人烟稀少,交通极其不便。30多名小学生挤在一位村民家里上课,还有10多个适龄孩子因为家住偏僻,无法上学。一边是温坪四组人的苦苦挽留,一边是薄刀岭老百姓的殷切期盼,经过思考,他提出了个大胆想法:两个教学点他同时承担起来,实行隔日跑教。
首先要把薄刀岭小学建起来。他带领村民们砍木棍一根根夹成篱笆,用泥浆一把把糊成墙壁,硬是把生产队场屋一个由六根木柱撑起的棚子改造成了一所学校。
薄刀岭距温坪村四组近20里山路,黄敦全坚持隔日跑教,早出晚归,平时就住在薄刀岭小学,每周末回一趟家。奔波在两个教学点,遇上好天气快步走要1个多小时,冬天遇上雪天路滑差不多两个小时才能赶到。下雪天为了防滑,他把稻草绳系在解放鞋上,等走到时脚被硌得又麻又肿。每次到温坪四组上课时,通常是鸡未打鸣就得上路,晚上回到薄刀岭时天已黑定。谈起那时的奔波情形,黄敦全至今仍对30多年前的一次险遇感到毛骨悚然:1973年夏的一天傍晚,他正走在回薄刀岭的山路上,突然从树丛里钻出一条碗口粗的大蛇,吐着红信向他猛扑过来,又累又饿的他一下子吓瘫了过去……
黄敦全是个典型的山里汉子,身板结实。可在两个教学点跑教几年,他竟患上了气管炎、胃病。山里天气变幻莫测,这个弯还艳阳高照,那个坡却倾盆大雨,正热汗淋漓地走着,突遇大雨滂沱,冷热交汇,不久就患上气管炎。中午在学校啃着冷馍,时间一长再结实的胃也会出毛病。
黄敦全在薄刀岭一干就是四年,和当地百姓结下了浓厚的情谊。“黄老师离开薄刀岭时,班上16名学生、8位家长一起把他送到邱沟。每个周末薄刀岭的学生还结伴跋涉几十里山路去邱沟看望他。1974年他家盖房时,薄刀岭的男女老幼义务给他帮忙。大家心里真感激他,老百姓心里亮堂得很。”一直在当地工作的温坪中心小学书记董达文回忆说。
薄刀岭有了自己的学校,邱沟又在呼唤。邱沟与薄刀岭隔河相对,是当地又一个“青藏高原”。邱沟山上分布着三个村民小组,原来干打垒的教室濒临倒塌,学校被迫停课。当时的温坪公社书记认准了黄敦全,不顾薄刀岭人的苦苦挽留,将黄敦全调到邱沟小学。
黄敦全迎难而上。根据学生分布情况,先在两户村民家里办起巡回教学点,白天隔日跑教,晚上找三个生产队长协调筹建学校事宜。1975年春,邱沟人在黄敦全的协调下,终于有了自己的学校。短短一年的时间,黄老师又成了邱家沟人离不开的朋友,也就在这一年,黄老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现在县考试中心的褚万风同志每次回娘家,总少不了去看望儿时的启蒙老师,她常说:“没有黄老师,我们就没有学上,更没有今天。”黄老师在邱家沟十年,给邱家沟人留下的是永久的依恋。
“我来撑船,一定让每个孩子们都能安全上学”
自从1976年黄敦全调到温坪小学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这里。当时黄敦全临危受命,他把被褥卷到学校。课余时间,他带领老师挨家挨户地家访,了解情况;带头对学生实行一对一的补习,使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能齐头并进……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终于使温坪小学从学区的“落后户”转变为百姓赞誉的“考不垮”的学校。2002年秋,根据学校布局调整,温坪村小学改为教学点。黄敦全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独自一人留在教学点任教。
教学点一面靠山,三面环水,操场的东南两方都是近
教学点上的30多名学生分布在南河两岸的沟沟岔岔,到校不需乘船的只有三四个。村里原本有一条专门接送学生的小木船,长年失修,加之船工嫌钱太少也不干了。学生上学渡河成了大问题,要么多走好几里的山路,要么天天请船接送,不少学生因此不能按时到校,而且也不安全,有点甚至辍学。
望着班上稀稀拉拉的学生,他又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我来撑船,一定让每个孩子们都能上学。”2002年10月,他拿出家中仅有的3000多元积蓄购买了一只小船,每天早上六点多就起来,划着船去接学生,傍晚放学后又渡船把学生送回家。无论晴天下雨还是严寒酷暑,从不间断。
河两岸群众的记忆中永远不会抹去的一幕,粉水也永远不会流逝一个镜头。那是2005年6月的一天,黄老师放学后和往常一样用船送学生回家,船慢慢向河对岸划去。突然,一阵狂风刮去,乌云霎时盖住了天空。不妙!暴风雨马上就要来了,而此时,船正在河中央,情况危急,进退两难。他立刻让学生蹲在船仓里,把提前预备的雨布给学生盖好。随着“咔嚓”一声雷响,暴雨倾盆而下,小船随浪颠簸起来,随时都有被风吹翻的危险,要把船划到河岸谈何容易,河岸边接孩子的家长,心都提到嗓子眼上,因为小船即便不被风吹翻,也会因仓内积水过多而沉下去。可谁又能帮年近过半百的黄老师一把呢?狂风猛烈地吹打着他年迈的身躯,暴雨从他身上淌下来,雨水让他的双眼几乎无法睁开,但他仍然不停的挥动双臂摇着桨,小船艰难地到了岸边。
上学需要渡船,来回往返的路又太远,大部分学生们都不便回家吃午饭,只好凑合着吃点自带的干粮或方便面。黄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都是为人父母,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吃饱吃好,孩子的身体重要。他反思了很久,又给自己增加了一项工作:炊事员。他让学生们从家里带来粮食和菜,中午他给学生们做热腾腾的饭菜吃。为了进一步改善学生的生活,黄老师在学校旁边开辟出一块菜园,保证学生吃上新鲜蔬菜;每年喂上两三头猪,把猪肉腌制好,隔天给学生加餐。家长们纷纷反映自从吃上黄老师做的午饭后,孩子们的精神、气色都好多了。黄老师自己撑船接送学生、给学生做午饭的消息不胫而走,许多随父母到打工地就读的学生又纷纷转回家乡,望着慢慢坐满教室的学生,看着一个个红红的笑脸,黄老师心里也有许多的安慰。
对学生满腔挚爱,对家人却满怀愧疚
虽然他每天早晚要接送学生,中午要给学生做饭,但教学工作并没有受到影响,他的教学质量一直是名列前茅,这几年课程改革,教材变化大,对年过半百的黄老师是个挑战。面对挑战,黄老师选择的是一个“拼”字,他白天没时间就晚上挑灯夜战,认真学习新课程,做了几万字的学习笔记;为了吃透新教材,他把教材一字不漏地看了四五遍,课后的每个题都认真做过一遍。特别是对于教材中新内容、新方法、新理论、新要求,他都认认真真抄一遍,在抄的过程中理解记忆。
二十几个年龄不足十岁的娃娃,由一个老师来教,许多人就会认为很不容易;早晚还要划着小般接送这些学生,许多人肯定认为很辛苦;每天中午还要给这群小娃娃做可口的饭菜,许多人肯定认为很难办到。但这一切,黄敦全老师做到了,而且数年如一日。在许多人眼里,黄敦全有点傻,长年超负荷的工作拖垮了他的身体;一扑在学校里,家里至今仍一贫如洗。
面对家人,黄敦全充满了深深的愧疚。因为工作忙,他把家务、农活几乎全部丢给了妻子。而今妻子积劳成疾,每月要花去好几百元的医药费。女儿初中毕业时正赶上母亲患关节炎,做不了农活,只得被迫回家务农。儿子高中毕业时本已被大学录取,但看到家中窘况,又悄悄收起录取通知书,外出打工。“家里麦子黄在地里也不敢牵扯他,他总对我说家庭虽然重要,但学生更马虎不得。”朴实的妻子虽有怨言,但却是黄敦全坚强的后盾,给学生做午饭,帮着照看学生几乎成了妻子“份内”的工作。虽然家离学校不足
三十八个春花秋实,黄敦全老师安于清贫,甘居寂寞,甘做粉水河边的摆渡人,把全部的身心献给了南河山区的学生,让粉水两岸的群众深受感动……在他们心中,黄老师就是最满意的老师,是最优秀的老师、最值得信任的老师。
粉水河上从此不见他的摆渡身影
“哀乐声声催人泪,白花朵朵寄哀思”。12月28日,山城谷城弥漫着沉重悲伤的气氛。下午2时许,在谷城县殡仪馆殡仪厅内,“鄂北师魂”黄敦全的遗体告别仪式在这里举行。谷城县在家的县“四大家”领导,南河镇委、镇政府领导,谷城县教育系统干部职工、南河镇温坪村群众等各界人士神情肃穆,含泪送别黄敦全。
12月27日下午2时57分,黄敦全因病在谷城南河温坪家中去世,享年5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