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校资讯 - 校园新闻
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陆战队的信
发布时间:2009-10-12 15:53  |  点击率:3647  |  【打印】

亲爱的母校领导、老师、同学们:
      你们好!
      我是九中07届毕业生曹长见,我在祖国首都北京带着参加祖国60周年阅兵陆战方队的喜悦;带着列队从天安门前受全国人民检阅的自豪;带着军人的职责和奉献;带着对母校的深深眷恋向大家问好!
      九中三年是我人生中最关键三年。三年里我在老师的培养指导下,在同学的大家庭里,我学会了吃苦、学习、做人和追求美好未来……这些用金钱买不到的东西为我在部队健康成长打下了坚实基础。
       师弟、师妹们,今后走出九中、走出襄樊,外面天地很大,时代发展很快,人类发展需要每一个人用知识、用智慧去创造。你们现在正是好年华、好时节,千万要珍惜美好的时光,打基础、练本领,为民族、为国家、为自己创造美好明天。
言语虽少,发自内心。愿同学们学习进步!九中明天更美好!

                                                                   九中校友:曹长见
                                                                 二〇〇九年十月九日 

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陆战队简介
     海军陆战队是海军的一个独立兵种,它是一支诸兵种合成的能实施快速登陆和担负海岸、海岛防御或支援任务的两栖作战部队,是应付局部战争和军事冲突的拳头,又是联合进攻行动的“尖刀”,在现代战争中举足轻重。中国海军陆战队自1953年组建陆战第1团,1980年5月成立陆战第1旅以来,目前已发展成由两栖侦察兵、陆战步兵、装甲坦克兵、炮兵、导弹兵、空降兵、防化兵、通信兵、工程兵等诸兵种合成的能快速反应的两栖作战力量。
      1953年,为了解放东南沿海岛屿,华东军区以陆军1个步兵团和2个步兵营为基础,组建了海军陆战第1团。1954年12月9日,在陆战第1团和和水陆坦克教导团的基础上,合并华东军区水兵师师部及所属水兵第2团,组建了第一个海军陆战师。朝鲜战争结束后,部份援朝部队被拨入陆战队,其兵力曾一度高达8个师11万人。1957年1月,中央军委调整全军组织编制,海军陆战师被撤消。
1979年,为因应周边环境,特别是南海地区的快速部署任务需要,中央军委决定重组海军陆战队,并以旅的编制配属三个舰队。1980年5月5日,南海舰队陆战第1旅在海南岛龙洲河畔正式成立,不久,东海和北海舰队也都组建了陆战旅。各陆战旅辖有3个陆战营、1个坦克营、1个炮兵营、1个两栖战车营、1个通信营,各陆战营辖有3个陆战连、1个防空导弹连、1个迫击炮连,旅部设有司令部、政治部和后勤部,并直辖有潜水连、防化连、工兵连、汽车连、卫生连、警卫连、教导队、两栖侦察分队和直升机分队等连级单位,每个陆战旅拥有5000人以上。
      海军陆战旅组建之初,官兵们住草棚,睡木板床,喝黄泥水,缺少训练器材,但他们发扬中国军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克服许多常人难以承受的艰难困苦,努力建设部队。组建之初的防空导弹连,是个典型的有名无实的连队。没有器材,他们就用木棍、黄泥作成导弹模型,用铁皮敲成导弹地面设备,对着模型练习,因此被人冠以“棍子连”的雅号。然而在导弹列装部队后的实弹射击中,他们打出了二发二中的好成绩,还创造了全军首次导弹发射两发齐射击中目标的先例。“棍子连”这个名称至今还在沿用,不过丝毫没有戏谑的成份,而是作为一种精神代代相传。当时的“棍子连”现已发展成为拥防空、反坦克等多种型号的导弹营。
中国海军陆战队主战装备以国产武器为主,包括59式坦克、63式两栖坦克、77式两栖装甲输送车、122毫米自行式和牵引式火炮、“红箭”-8反坦克导弹、红樱-5和前卫-1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等。近年来,随着国产新型(ZTS63A式)两栖坦克、新型两栖装甲输送车、722Ⅱ型全垫升大型气垫登陆船和直-8重型运输直升机等国产先进装备陆续加入海军陆战队序列,标志着中国海军陆战队整体作战能力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早在1955年,中国海军便在福建成立了海军陆战学校,培养两栖作战指挥人员,并参考国外技术编定两栖作战教育大纲、制定作战条令、研究新战术等。还设立了若干两栖训练场,进行战技体能与两栖基础组合训练、战术训练、兵种专业训练和多军、兵种合成训练。海军陆战队的新兵,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的,93%以上为高中学历,60%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但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海军陆战队队员,还必须经过各种形式的严格的训练。希望加入中国海军陆战队的志愿者首先必须在陆战队的野外训练基地接受“兽营”式训练的考验,散打、擒拿、格斗、剌杀、硬气功等军事科目,是每个陆战队员必须掌握的。经过严格的训练和选拔,合格者才能跨入海军陆战队的行列。
      海军陆战队的新兵还必须经过各种形式的严格训练,比如耐高温、耐严寒、抗眩晕等。耐高温训练的标准是在烈日下能顶住3到4个小时的暴晒;耐严寒训练是在零下30摄氏度的野外,仅靠一床棉被一件军大衣过一夜。在泅渡训练中,每人要游3000米到5000米,全副武装负重20公斤要游500米。在越野训练中,每人全副武装负重20公斤奔走5公里不超过20分钟。
新兵在完成第一年的体能和基础科目训练后,第二年开始特种专业训练。每年在气温最高的时节,海军陆战队都要将部队拉到北部湾,接受长达25周的战术基础训练和海上武装洇渡训练,陆战队将这一训练计划统称为“海练”。在参加“海练”的最初几周,陆战队员每天晚上睡觉前要完成30个引体向上、200个俯卧撑、200个仰卧起坐、200次马步冲拳,在梦中还会随时被一阵急促的紧急集合哨声唤起。此外,陆战队员每天还要进行一次10公里武装越野。
      除了锻炼超过常人的体质,更要培养坚强的意志。在海军陆战队战术训练现场,记者看到,军事教练将陆战队员赶下壕沟,然后用机枪向他们头顶扫射,用的是具有一定杀伤力的空爆弹,队员们必须本能地趴在地上,听着耳边的巨响。教练说,这是为了让陆战队员切身体验战场上“枪林弹雨”的感觉,在未来实战中可以泰然面对。
潜水训练是锻炼陆战队“蛙人”的特殊训练课目。在海军陆战队的训练营地20米×40米的游泳池中,“蛙人”要根据要求潜入5米深的水下,在一根绳子上按要求的尺寸精确地系上6个结,而后再按教练给的信号将其解开。只有顺利完成这一项目之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水下求生”的训练。
      水下求生训练目的主要是使受训人建立生存信心,培养“蛙人”在险恶环境下的心理承受能力、行为自控能力以及战胜困难的勇气等。训练时,“蛙人”被绑住手脚扔进水里,他们必须想方设法浮出水面呼吸氧气。在进行携带氧气瓶潜水训练时,教练常常会拔掉“蛙人”的氧气管,或关掉供氧旋钮,或扯掉氧气罩。这是训练“蛙人”在水下换气的技巧,“蛙人”们必须自己解决在无氧条件下的生存问题。就是这种残酷的训练使中国“蛙人”练就了超凡的水下求生本领。
中国海军陆战队主要担负两栖登陆、反登陆、抢占礁岛、渡口、桥梁及应急作战等任务。其艰巨和危险可想而知,这就要求每个海军陆战队员必须具备过硬的本领和坚强的意志。在陆战队员服役期间,除了掌握海、陆、空、警多达上百件武器外,还要掌握跳伞、爆破、潜水、攀登、滑雪、车舟驾驶、擒拿格斗、方位判断、地图识别等本领。此外,还需掌握侦察、捕俘、审俘、照相、录像等获取情报资料的手段,以及用密码通信联络等多渠道传递情报的技能。两栖侦察队是海军陆战队的“队中之队”,他们担负着潜入敌岛侦察、突击等特种任务,比起其它一般队员来,他们的身手更加不凡。
      1995年初,海军决定正式组建一支女子陆战队,队员挑选条件之高,不亚于竞选“中国小姐”。1995年6月,海军女子陆战队正式成立。从此,在海军陆战队充满阳刚之气的男性世界里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训练场上,女队员同男队员一样跳台阶,跑楼梯,拉单双杠,越野拉练;她们同样要学会擒拿格斗,潜伏捕俘,抢滩登陆,荒岛生存。如今,她们已经赢得了“两栖霸王花”的美誉。
“首战用我,用我必胜”,在中国海军陆战队员面前,没有上不去的海岸。他们的足迹曾跨越南海、东海、黄海、勃海四大海区,经受过热带、亚热带、寒带不同的气候考验,接受过原始森林和南太平洋的洗礼。摸索出了一套适应现代战争条件下各种气候环境中走、吃、住、藏、打的作战方案。先后出色地完成了南沙夺礁、守礁、建礁、军事演习和抗洪救灾等任务,并为60多个国家来宾进行过军事汇报表演。美国海军陆战队总司令、四星上将凯利观看了中国海军陆战队员的表演后赞叹说:“你们不愧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海军陆战队之一!”
      蓝疆碧海铸辉煌。中海军陆战队员用过硬的本领昭示世界:在未来战争中,他们是能攻善守,所向无敌的“陆地猛虎,海中蛟龙,空降神兵”。

附2:五排面受阅队员:曹长见
     来自海军陆战队某旅战车营,1988年8月出生。
     家庭住址:襄城区欧庙镇曹湾村四组
      受阅经过:来到阅兵村里的前三天,自己水土不服,加之前一天的考核过于紧张,发烧了两天,身体顶不住了。但一想到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更应该珍惜,于是我一直坚持训练。在方队领导,中队干部,排面教练和卫生所刘医生的关怀下,我一路走来,走到了最后,战友们的关心,让我感到弥足珍贵。
     感言:受阅一次,荣耀一生,即然我有幸参加了,就要展示自己,锻炼自己。虽然很苦,但是我不怕,我心中有一团火,那就是对祖国和人民,对党和军队的忠诚,我一定以高标准完成这次受阅任务。

                      

©2007-2024 襄阳市第九中学(襄阳市旅游服务学校) 襄阳市旅游服务学校 版权所有

地址: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风华路30号 邮政编码:441003

联系电话(传真):0710-3278400   备案号: 鄂ICP备17024382号